企业投融资
多家险企偿付能力告急忙增资 国资外资股东成座上宾

2018-9-28 15:59|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294 |来自: 证券时报

    今年实施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正对保险公司增资、扩股活动产生实质影响。

    今年以来,一些保险公司受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偿付能力告急,增资扩股迫在眉睫,然而,仅有8家险企的股权变更获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新规实施后,无论是通过成立新主体还是收购老股权的方式,资本进入保险业难度都在增加。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正在寻找新股东的险企,倾向于寻求国资、外资,或者“身份清晰”的民营企业,对股权关系不清晰的民营投资方则比较排斥。

    多家保险公司

    忙增资扩股

    近期,保险公司披露了二季末偿付能力报告,证券时报记者据此统计发现,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看,仅寿险公司就有8家出现偿付能力告急情况。这些公司的偿付能力,有的已经低于监管要求,有的处于红线边缘,急需补充资本。

    这几家公司具体情况是,中法人寿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两项充足率指标均为负数;吉祥人寿综合偿付能力不足——为82.73%,低于100%的最低要求;天安人寿、百年人寿、珠江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逼近100%的红线;前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为65%、富德生命人寿综合偿付能力为114%,也相对较低。

    偿付能力对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影响颇大,上述8家偿付能力告急的寿险公司中,1月~7月保费实现增长的仅有百年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3家。

    一家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今年保费下滑,除了监管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公司主动压缩所致。因为公司偿付能力吃紧情况会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加剧,因此公司现在一方面控制业务开展节奏,另一方面在也积极推进增加资本事宜。

    “增资不到位,业务节奏也需要控制。”他表示,管理层当下不太担心现金流,主要焦虑的是偿付能力,目前公司只能按照偿付能力底线标准来推进业务。

    除了偿付能力告急的保险公司,还有一些需要清退违规股东股权的险企也需要引入新股东。

    2017年12月以来,共有5家保险公司的14家股东被银保监会要求撤销增资许可或被要求转让所持险企股份,但目前仅有利安人寿的减资方案和华海财险的引入新股东方案获批。

    增资扩股

    需重新梳理股权关系

    理论上,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渠道多种多样,近些年用得最多的是股东注资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两种方式。不过,对于部分险企来说,这两种方式都不太畅通,尤以单一大股东或者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高于1/3的民营险企为甚。

    一个背景是今年保险公司股权监管规定发生变化。今年最新出台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上限,由此前的51%降至1/3(保险集团化经营的不受此限制)。

    对于现阶段持股比例超过1/3的股东如何过渡,原保监会发展改革部机构管理处相关人士曾表示,新的办法实施后,原则上不会对现有保险公司股权结构进行追溯调整,对于部分股权结构存在风险隐患的保险公司将进行窗口指导,对于新发生的投资保险公司行为,将严格按照新监管要求执行。

    保险行业人士称,存在持股比例超过1/3股东的险企,如果有增资需求,监管倾向于引导其增加中小股东股权,或者引入新的股东,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

    在这一背景下,股权结构不符合新规要求的险企,如果想增资,试图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或者老股东等比例增资的方式来进行,难度相对较大,至少目前来看,难以获得监管审批。

    一家存在一致行动人股东持股超1/3的民营险企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本来该公司已经计划好增资数亿元,然后再发债融资,把注册资本增加到百亿元以上,这样能让公司在既定业务发展规划下,保证偿付能力充足。但是,该公司增资和发债申请,都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目前,这家急需补充资本的民营险企,正试图尝试以其他方式引入新股东,进而满足监管要求。

    证券时报记者据银保监会官网梳理,今年以来股权变更获得批准的险企,仅有8家。其中鑫安汽车保险、安诚财险、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恒邦财险4家为原有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铁路自保公司的股权转让,为单一股东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所持的49%股权无偿划转给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因此,真正涉及新股东的只有3家,分别是众惠相互的初始运营资金提供人转让债权给新的出资人,安联财险引入京东等4家新股东,以及华海财险强退违规股权后引入新股东。

    国资、外资成座上宾

    想引入理想的新股东,也不容易。

    “首先要满足监管要求,其次,要与原有股东经营理念契合;再次,价格也很关键,现有股东都希望将股权卖出好价钱。”在保险公司人士看来,找到符合监管、股东、公司等各方要求的资本方,并不容易。

    一家寿险公司人士表示,为了引入新股东,公司正在接洽不同背景的资本方,有国资的,也有民资的,还有外资的。接触国资,主要是希望顺利通过审批。但是,国资对股权的出价一般会较低,保险公司要出让一部分利益;而找外资,也是希望能在行业扩大对外开放之际,在政策上有一定便利,同时也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帮助。对于一些民营股东——特别是地产类企业,该寿险公司的态度则是慎之又慎。

    一位从业近30年的老保险人感慨,过去几年,各路资本涌入保险业,但不少新股东对于保险理念缺乏基本理解,使得保险行业渐渐偏离主业,行业面临着重塑。

    一位有过监管部门工作经历的保险公司高管表示,保险业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人,未来几年在行业重塑过程中,如果资本方过于追逐短期利益,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势必会重新出现,保险公司“内斗戏”可能不会减少。

    当前,保险公司股权正在迎来新一轮变更,有民营险企人士表示,如果在补充资本金的压力下,保险公司为了“过审”,找来了理念并不合的新股东合作经营,将会为日后埋下隐患。过去,保险行业中就出现过股东不合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的案例,如中法人寿等。

    该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在调整股权结构时,对于新资本的加入,应从长远考虑,要谨慎选择,既要避免一股独大,也要避免股权过于分散,出现股东诉求难以统一、影响公司治理效率。

    资本进入

    保险业热情减退

    有迹象表明,资本追逐保险公司股权的热情在降温。

    今年初,华业资本公告放弃收购长城人寿股权。背后原因包括,华业资本管理层考虑到此次收购事项已持续将近一年,资金占用过大,能否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存在不确定性,最终决定放弃收购。

    一家财险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最近一轮增资已经筹划了很久,然而潜在的股东都换了一拨,增资仍难确定下来。他的感受是,保险股权监管政策收紧后,资本方对于保险股权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热度有所下降。“新股东获得批准,预计还要等‘三定’全部落定之后。同时,准股东也在观望监管动向。”

    在中型民营企业从事投资工作的李林(化名),去年上半年曾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求购信息——“有没有寿险公司卖股份?最好有控股权。”去年下半年,他的求购信息不仅仍然有效,而且需求更多。

    但今年以来,李林不再关注这些股权交易信息。据他介绍,今年来,筹建保险公司的审批速度明显放缓、股权转让交易的审核趋严,释放出一个信号: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没有长期经营的定力、明确的保险经营战略,获得保险牌照越来越难。

    目前,市场上对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股权有需求的主要是三类机构:互联网保险经营者、金融大鳄以及实业公司。互联网保险经营者主要是基于业务发展的需求;金融大鳄多希望补齐金融牌照、实现综合化经营;实业公司中,有的希望进入保险行业,丰富产业链条,有的则是因为看到了前期个别股东将保险公司当作“现金奶牛”。

    进入保险行业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新设公司和收购保险公司股权。通过新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方式进入保险业,不仅要有资金实力、有真正投入保险行业的决心并能经历时间考验,股东之间还要有共同价值观,才不至于中途止步。随着监管趋严,近两年保险公司批筹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今年以来只有3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且全部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通过收购保险公司股权“曲线救国”的难度也不小。一位曾参与股权收购的人士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投资保险公司股权有两大难点:一是寻找合适的保险公司难。投资保险公司动辄耗资数十亿元,资本方有一套严格的选择标准,比如股权关系太乱的不能要,防止踩进“无底洞”;股份太少的也不太感兴趣,因为小股东的话语权太少,不便于与自身主业形成综合化经营态势。这样一来,真正可以进入谈判交易环节的保险公司就非常少了。

    另一方面,随着近一两年公司治理监管加强,保险监管部门对于有意进入保险业的资本加强了审核,尤其对于有股权控制权需求的股东,会按照“穿透性”管理方式,要求资本方详细披露自身股权关系,披露不清楚的公司很难获得监管审批。这使得险企在引资时也非常关注投资方的资金实力、股权关联关系等情况。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有一家民营机构希望进入保险业,由于所处行业是保险监管近几年严管的对象,虽然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关于股东资质的要求,具备相关的净资产、出资能力,也接洽过一些保险公司股东,但推动中明显感受到监管越来越严格,经评估后认为通过审批的可能性太小,最终停下了收购步伐。

为解决南宁市众多服务外包需求,南宁市高新区建设南宁高新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www.gxsops.com),主要针对服务外包、软件外包、设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投融资服务、财税管理服务等进行综合管理及服务。同时为做好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平台主体单位及运营单位召开服务外包政策宣讲,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府对南宁市服务外包行业的支持政策,根据服务外包产业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吸纳更多的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将企业引进高新区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外包服务,扩大南宁市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同时培养南宁市服务外包基础人才及服务外包高端人才,以供南宁市不断增大的服务外包人才需求。 平台整合与配置南宁市服务外包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资源,实现有效掌握外包市场,有效拉近接包距离,有效优化人才配置,从而推动南宁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建设和扩大外包产业招商引资的影响力。
版权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南宁高新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所有。
在线客服